來源:中農集團 發(fā)表時間:2025年10月17日點擊:405
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(qū)大坪鄉(xiāng),農戶朱芳權的百香果果園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,畝凈賺達到6500元。從曾經(jīng)“看天吃飯”的無奈,到如今“算賬增收”的篤定,老朱的果園里,藏著百香果種植從“苦”到“甜”的蛻變密碼。
昔日困境:百香果的“嬌貴”與種植的“怪圈”
百香果素有“維C之王”的美譽,可種起來卻困難重重,因為根系較淺,天旱了會蔫,雨多了會爛根;土壤肥力不夠不掛果,pH值不對會黃化,保水差了長不壯。

更讓農戶頭疼的是施肥的“怪圈”。過去種百香果,大家總覺得“多施氮肥長得壯”,結果氮肥撒了一茬又一茬,地里的問題卻越來越多:土壤板結、微生物活性降低,作物光合效率下降,果實品質參差不齊,產(chǎn)量更是一年一個樣,“明明下了苦功,就是收不上好果”,老朱想起往年的光景,忍不住嘆氣。
這種“氮過量、碳饑餓”的失衡,成了百香果種植的“攔路虎”——作物缺了“碳”這個關鍵“糧食”,光合效率上不去,干物質攢不下,就算氮、磷、鉀肥施得再多,也難結出優(yōu)質果。不少農戶像在黑暗里摸索,汗水沒少流,豐收卻總差一口氣。
破局之道:“碳補給”與精準服務
就在當?shù)剞r戶一籌莫展之時,中農農服技術團隊帶著他們的“秘密武器”——碳氮平衡肥為百香果種植帶來了新轉機。
“今年這百香果,每畝產(chǎn)量沖上3500斤不說,單果重超90克的大果能占八成,收購價直接漲到5元/斤。”老朱算了一筆賬,按當前行情,第一批果畝產(chǎn)1500斤,扣除畝投入11000元后,不僅收回成本還有盈余;待11月二批果上市,畝產(chǎn)預計2000斤,全年畝產(chǎn)值17500元。老朱捧著金燦燦的果實,笑得眼睛都瞇成了一條縫。
中農農服技術創(chuàng)新項目組技術負責人曲曉晶形象地將碳氮平衡肥比作給作物開的“營養(yǎng)外掛”,她說:“碳是作物的‘主食’,傳統(tǒng)施肥只盯著氮磷鉀,卻忽視了碳的缺失。碳氮平衡肥通過補充小分子有機碳,能夠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,增強作物的光合效率,促進干物質累積,實現(xiàn)減肥的同時提質增產(chǎn)。”
數(shù)據(jù)是最好的證明。施用碳氮平衡肥后,百香果單果重可以達到120克,較常規(guī)施肥增重30%;新摘果糖度突破20°Bx,糖酸比提高0.41,口感更加甜潤,耐儲性也顯著增強。

“我們組建了技術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工作,結合贛州果樹品種特性與實際種植情況,為農戶制定了精準的施肥方案。”中農農服江西公司產(chǎn)品技術推廣負責人鐘關表示:“碳氮平衡肥如同源源不斷的能量補給,持續(xù)為土壤‘補碳’,通過科學調配肥料配方,有效調節(jié)植株生長節(jié)奏,促進養(yǎng)分均衡吸收。”
此外,針對部分地勢低洼區(qū)域因積水引發(fā)的果樹黃化問題,技術團隊采用修剪枝條與使用生物刺激素相結合的方法,促進根系快速恢復生長,同時配合噴施葉面肥等措施,迅速修復葉片生理機能,提升葉片光合效率,為果樹的健康生長和后期豐產(chǎn)筑牢了堅實基礎。
“再也不用憑感覺施肥,跟著方案走,心里踏實。”老朱說。
甜蜜未來:科技護航“甜”得持久
如今,老朱的百香果還有了一張“高端通行證”——憑借優(yōu)質的品質和安全的種植標準,果園的百香果順利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證,直接敲開了商超的大門。

“超市采購商來看了一次就定了貨,收購價比普通果高30%;還有兩家果汁廠,提前跟我簽了明年的訂單,說就要這種甜潤、安全的果!”老朱說著,從口袋里掏出訂單,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。
消費者對“更甜、更大、更安全”果實的需求,讓綠色認證成了百香果走向高端市場的“金鑰匙”;而這背后,是碳氮平衡肥帶來的品質升級,是科技給農業(yè)注入的新活力。
“未來,我們要把碳氮平衡肥的減量增效方案推得更廣,不光是百香果,還要覆蓋柑橘、茶葉這些贛南特色作物,讓更多農戶像老朱一樣增收。”曲曉晶說。在農業(yè)“減量增效”的“碳”索之路上,中農農服正用科技重新定義“施肥”,助力農業(yè)突破“碳瓶頸”,實現(xiàn)綠色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
老朱的果園里,百香果綴滿枝頭,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。在這片贛南的土地上,更多“老朱”的豐收故事,還在繼續(xù)書寫。